鱼台大米产地环境
鱼台县位于山东省的西南部,北依济宁市任城区,西接金乡,东靠微山湖,南与江苏的丰、沛两县接壤,总面积654.2平方千米。
北纬30°至38°之间,被公认为世界水稻黄金纬度线,鱼台县处于北纬34°53′至35°10′与全球顶级水稻产区日本新泻、韩国水原同在这一纬度,属暖温带季风型半湿润大陆性气候,四季分明,光照充足,平均年日照时数3853小时,太阳辐射年平均总量117.54千卡/平方厘米,气候温和,年平均气温为14.2℃,雨量集中,平均降雨量702毫米,无霜期为203天,水热同季,特别有利于水稻种植。
鱼台县属淮河流域泗运河水系,东濒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——微山湖,闻名世界的京杭大运河从东部穿流而过。境内17条河流纵横交错,水资源总量5.04亿立方,地下水17.8亿立方米,排灌设施齐全,桥涵闸配套,水利设施完备,能够充分保障水稻灌溉用水需要。土地肥沃,土壤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,微量元素和营养元素含量高于全省平均值,紧靠南四湖生态保护区,环境空气质量优良,为发展优质稻米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。鱼台水稻采用微山湖水灌溉,湖水常年清澈,无污染,丰富的矿物质为水稻生长发育,生产优质大米提供了物质保障,有利于鱼台大米优质的理化特征形成。
大约六七千年前,鱼台县就有东夷太昊部族聚居。据鱼台县文物部门从栖霞堌堆遗址出土的文物考证,栖霞堌堆遗址属于龙山文化,从固堆顶8米以下为灰褐土、深灰色、红烧土,出土文物有穿孔石斧、石镰,穿孔蚌刀、蚌镰等磨光过的农业工具,到商周时期出土的精美陪葬品,说明当时的农业、畜牧业已达到一个新水平。
鱼台县种植水稻有着悠久的历史。据《鱼台县志·风土》记载,唐虞时期,鱼台县属豫州,“其谷宜稻麦”,“谷之品有黍、稷、麦、菽、稻、梁秫、芝麻”。
在当地挖掘的汉墓中,就曾发现先民种植的稻谷,说明鱼台县至少在汉代就已开始种植水稻。
明清时期,鱼台县就有种植水稻列为贡赋的记载。清康熙《鱼台县志·赋役志》载明季旧款:“又兑军攒运米一千一百石,外加耗二百七十五石……”在文庙祭祀孔子等先贤时,普遍用“稻”作为祭祀品的记录,这说明在明清时代,鱼台大米在全国已具有了知名度。
上一条:鱼台大米特点
下一条:东北大米和南方大米的区别有哪些?